-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版面费[04/29]
-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投[04/29]
-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数[04/29]
-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期[04/29]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打造全国一流的精神卫生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通过特色专科建设,将群众需求作为技术创新和临床研究的出发点,近十年来,医院增设了一批特色病区。 构建社区康复服务体系 评选首届中青年后备人才库人选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通过特色专科建设,将群众需求作为技术创新和临床研究的出发点,近十年来,医院增设了一批特色病区。
构建社区康复服务体系
评选首届中青年后备人才库人选50名,实施人才“托举”工程,建立领军人才“传帮带”制度,试行合作导师制、科研助手制,推行轮岗锻炼、素质拓展、图书漂流等培养举措,助力人才加速成长。
一项评估
“三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武汉市目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机构(阳光驿站)共有50余家(民政、卫生和残联),2022年省、市民政部门共投入资金390万元,全市14个区已经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网络覆盖了全市30%以上的街道,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的居家患者达到了人次。
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出台“一事一议”支持政策,对急需紧缺人才和优秀人才进行量身定制、靶向招贤,近5年招聘博士16名,硕士58名。成立心理健康和神经科学研究中心,为人才开展创新性科技活动提供资助。近五年,获评湖北省公共卫生领军人才1人,湖北省公共卫生青年拔尖人才1人;武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武汉英才”优秀青年人才6人,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4人。
联盟间共学共促共建,互动互融互赢,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开展省内精神心理健康培训4场,联合查房20余场次,接收进修人员35名;与黄冈市优抚医院达成战略协作并挂牌。
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介
推进全市精神卫生防治行动
全面提升心理精神卫生服务质量
●探索“家庭—学校—医院—社会”四方联动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医教结合,开展心理讲座、团体辅导,覆盖20余万学生、家长及教师。
开创榜·引领
牵头成立全国首个精神卫生专科党建联盟
一支队伍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牵头拟订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防治指南、技术规范和有关标准。推进武汉市精神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开展了武汉市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主要指标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武汉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生育及子女养育情况调查,建立精神卫生医防协同机制,提升精神卫生防治管理工作质量。
●加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与心理援助热线建设。牵头组建湖北省第一支跨部门的武汉市突发公共事件心理救援与危机干预队。持续开展24小时“心心语”心理援助热线。
峥嵘路·倾听
全市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增加至660人,增幅27.65%,其中,有2/3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近五年来,全市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从33家增加至38家,全市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从517人增加至660人,注册护士从1233人增加至1697人,精神科编制床位从4107张增加至6373张。我市人均精神卫生资源达到我国东部水平。
创新性设计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相关管理经验多次在国内外专题会议上分享,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和宁波等40多座城市先后来汉交流并在本地推广,影响深远。
●成立湖北省心理健康专科联盟,覆盖湖北省16个市州52家医疗机构,联盟“公益行”走遍宜昌、襄阳、荆州、鄂州等各个地市州,通过各类精神心理培训、知名专家坐诊、联合查房等形式,实施优质资源下沉,人才帮扶,提升基层专业实力。
秉承“人才兴院、科教强院”发展战略,争创全国一流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还不断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武汉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践经验在第九届全国精神专科医院管理论坛上分享。
【编辑:汪宇瑾】
2022年7月1日,在成立全国精神卫生专科党建联盟的基础上,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牵头成立全省精神卫生专科党建联盟暨湖北省心理健康专科联盟,省内16个地市、40家单位加入联盟。
2022年,“心心语”心理援助热线,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评为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组建各级防治体系
心理康复大楼效果图。
通过举办武汉市社区精防人员精神卫生防治知识与技能培训班,提高精防人员的管理服务能力;举办武汉市社区精神障碍康复师培训,提高精神障碍康复师的职业技能水平。近五年来,全市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从80.92%增加至93.02%,规律服药率从52.12%增加至81.99%,均已高于国家要求。
文章来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网址: http://www.zgwssyglqk.cn/zonghexinwen/2022/1013/579.html